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网站地图
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
中态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内容

导演陈晓卿:《舌尖2》在弥补前一季的缺失


时间:2014-4-15 20:38:43   来源:半岛晨报0

  核心提示:“在四季变化中,中国人寻找美食的秘密。尽管生活越来越远离自然,但人们能够在餐桌中品尝四季变换、时间流转。”吃货们的福利来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将于本周五晚9点在CCTV-1播出。对于是否能在深夜“解馋”满足大家的“食欲”,总导演陈晓卿说,美食是一个特别私人的东西,你觉得解馋的别人不一定解馋。而且...

  “在四季变化中,中国人寻找美食的秘密。尽管生活越来越远离自然,但人们能够在餐桌中品尝四季变换、时间流转。”吃货们的福利来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将于本周五晚9点在CCTV-1播出。对于是否能在深夜“解馋”满足大家的“食欲”,总导演陈晓卿说,美食是一个特别私人的东西,你觉得解馋的别人不一定解馋。而且,在第二部中也展现出了导演组更大的“野心”,透过美食,还描绘了当代中国人在时代变迁下的悲欢离合。

  触碰更多社会层面内容

  《舌尖》第一季大火之后,接下来做《舌尖2》似乎也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但在陈晓卿看来,《舌尖2》希望传达出一些“更在意”的东西,“除了介绍中国的好吃的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好吃的,能够看到我们熟视无睹的一些事。 ”生活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经历着太多的欢乐与痛苦,“但中国人能苦中作乐,把喜悦通过美食呈现。我们在关注生存的同时,更注重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因此,《舌尖2》比《舌尖1》更多地触碰了社会层面的内容。《舌尖2》中涉及了不少2012-2013年的热点话题,它们都以巧妙的方式被“植入”到片中。每一个美食都会承载着两个主题,比如红烧肉是一个主题,但是用红烧肉来讲家常菜,家常的主题是一个更大的主题,里面包括家庭成员各自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美食是窗户的话,在《舌尖2》中能够看到更多时代变迁下的中国,陈晓卿说。

  叙述风格更加“有个性”

  与《舌尖》第一季相比,《舌尖2》的叙述风格也更加个人化,每一集都多多少少带有各自导演鲜明的个人风格,而这也正是陈晓卿所提倡的。尽管如此,但导演中没有几个会做饭的,也没有几个是特别爱吃的人。因此,导演们在拍每道食物之前要做很多功课,每个人光买书就差不多花了一两万块钱,其中要学习的不仅是美食,还有人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舌尖2》风格多样,比如,讲述刀功的片段,借鉴了武侠片的风格。屋檐下,伴随着爷爷的琵琶曲,两个孙子在骄阳下苦练刀功。当琵琶曲戛然而止,画面进入抽象的意境。中国烹饪千变万化的刀功,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剪辑下一一呈现。

  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当年《舌尖》第一季播出了绥德“黄馍馍”,老黄和“黄馍馍”一起火了,新一季仍会有一些特别的人物。寻找人物也成为拍摄中最繁重的工作,而导演组“找人”也没有任何诀窍可言,就是直接到民间去找。陈晓卿说,《舌尖2》有一集讲蜂蜜,主人公是四川乐山的一对养蜂夫妻。导演为纪录他们养蜂的故事,从乐山到秦岭,再到甘肃山丹牧场,前后跨越6个月,与他们一起风餐露宿,甚至坐在卡车车斗上行程2000多公里。

  《舌尖2》中还通过芒种、立秋、霜降等几个节气,展现了打造美食的原材料在农人手中经历四季轮回生生不息的过程,其中有一部分是关于“华子鱼”,展现了广袤美丽的草原,快乐的渔民,以及华子鱼洄游的壮观,让人印象深刻。在“华子鱼”中有这样一段话,“在这里,草原、鱼和人类,是吉祥的一家”,这也正是《舌尖2》的特色,除了更丰富的美食之外,更着重讲述人与自然、与生灵之间相互依存的默契。

  导演专访谈主题

  《舌尖2》在弥补前一季的缺失

  记者:《舌尖2》和第一季相比,感觉更加突出了人物的故事?

  陈晓卿:最后一集《三餐》中是比较突出的。这集里面有很多异类,本来还有北京雾霾,逃离城市,我们就把这些都拿掉了。就是两个北京的白领,怎么放弃北京的生活,去了云南。

  记者:会不会担心造成《舌尖2》“解馋”的比重少了?

  陈晓卿:我们自己也有这个担心和感觉,现在美食比重的总量并没有下降,只是故事更抓人了。可能会导致错觉,就是吃的东西少了,人的故事那么多。其实我们对每一集的社会热点特别克制,最多两次。

  记者:怎么平衡美食和人物的比重?

  陈晓卿:这个是两难的,不可能全部都达到,如果单纯追求收视率,那就是展现吃,我到《舌尖3》的时候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地就是把美味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但《舌尖2》实际上是把前一季的缺失弥补掉。第一季没有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人和食物的关系,或者说展现得还不够。

  谈拍摄

  创作中“消化”南北饮食差异

  记者:拍摄美食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陈晓卿:饮食差异,南北给我们带来的困难也比较大。我们每讲一个食物都分为几个层次,从获取到烹饪要突出它的唯一性以及繁复的烹饪过程,像这个“做的过程”南方很仔细,在北方就像“快进”了一样。我们每一种食物都很注重它本身的历史,但导演自己消化,并不在片子中连篇累牍地掉书袋。对于所谓“传说”,我们更加慎重,比如乾隆下江南,我们甚至统计过,以他下江南的食物传说来计算,即便他每天都在吃,也不可能吃完那些传说中的食物,他肯定会问:“时间去哪儿了? ”

  记者:片中每一道菜导演都要亲自吃一下吗?

  陈晓卿:会,但拍摄是眼睛看到,和鼻子嗅到、嘴巴尝到的是不一样的。

  记者:拍摄的时候是先确定美食还是人物?

  陈晓卿:我们先确定主题,然后再找美食界的专家,向他们请教,主要向大家请教关于美食和传统文化的一些故事。比如煲汤,我不仅想说汤,还想通过它来表现婆媳之间的关系,后者可能是我们更要着重表现的。我希望通过《舌尖2》来告诉大家,美食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还是传承中华文明的纽带,文明不仅仅是唐诗宋词,还包括我们身边的点滴小事,饮食也一样。

责任编辑:许立芹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本类热门
    没有
本类推荐
    没有
本类固顶
    没有

  • 中态网(www.zgdtnews.com) © 2014
  • 站长玲珑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站长小妖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中态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编号:1012006136 京ICP备10082581号
  • 本站所有新闻均转载于网络,信息仅作为参考。本站不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 百度
    黄金认证
  • 信息网络
    安全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