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网站地图
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
中态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体育 >> 登山-攀岩 >> 内容

潘多因登山与汉族小伙结缘 古稀才拍婚纱照


时间:2014-4-16 9:51:25   来源:中国新闻网0

  核心提示:   还有不到两个月,是潘多登顶珠峰39周年纪念日。1975年5月27日,潘多成为人类登山历史上第一个从北坡成功登上珠峰的女性。一辈子同山峰结缘的女勇士,于昨天上午7时,因糖尿病并发症医治无效,在无锡医院去世,享年75岁。  从此,天堂多了一位女英雄。  第一个家:珠峰  37岁...

  还有不到两个月,是潘多登顶珠峰39周年纪念日。1975年5月27日,潘多成为人类登山历史上第一个从北坡成功登上珠峰的女性。一辈子同山峰结缘的女勇士,于昨天上午7时,因糖尿病并发症医治无效,在无锡医院去世,享年75岁。

  从此,天堂多了一位女英雄。

  第一个家:珠峰

  37岁登世界之巅

  潘多出生在珠峰脚下一个农奴家庭,藏语里,潘多的意思是“有用的人”。

  西藏和平解放后,潘多成为一名农场工人,她说,若不是登山教练来到农场挑选运动员,这辈子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藏族妇女。

  对于珠峰,潘多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因为在藏民心中,珠峰就是女神的象征。

  1975年5月27日14时30分,已经是3个孩子的母亲,且距离第三个孩子断奶不到一年的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女性。“我们是下午两点半登上顶峰的。我们先把五星红旗举起来,插上世界最高峰,大家都很激动。然后,我们把一个3米高的金属架立起来,这是国家测绘总局交给我们的一个任务,要准确测量珠穆朗玛的高度,我们和科学工作者一起测出珠峰的高度是8848.13米。”最终登顶的那一刻,她将冰镐指向了北京,和其他8位队友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随后,她静静地躺在仅一米多宽的珠峰顶部,忍住激动和寒冷,记录下人类第一份位于珠峰之巅的遥测心电图。这份心电图要求测试者必须在零下40多摄氏度严寒与缺氧的环境下,静静地在峰顶躺上一会儿才能够完成。“一个重要条件是,在测试过程中不能发抖,但是我之前因为寒冷和缺氧就一直在发抖。于是我猛地憋了一口气,硬是完成了。”

  山脚下,潘多的爱人、中国登山队副政委邓嘉善从荧光屏上的曲线感受到了妻子、一名农奴的女儿登临地球最高点的心跳。

  2008年,潘多步入古稀之年,尽管身体状况不是太好,但她仍积极参与了无锡市“迎奥运,跟潘多重走天路”活动,终点就是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她在大本营捡了一些小石块带回家留作纪念,还在烈士墓前悼念攀登珠峰牺牲的前队友。“回到珠峰大本营,就像回到了家一样。”潘多感慨说。

  第二个家:无锡

  70岁拍婚纱照

  因为共同的理想——登山,西藏姑娘潘多和汉族小伙邓嘉善走到了一起。1963年1月10日,没穿婚纱、没拍结婚照,两人领取了结婚证。这张结婚证,两人爱不释手,“有汉语和藏语两种文字。去登记的时候,我们没有新衣服,就穿着训练服去,蓝色的线衫线裤上还打着补丁。”直到2009年,这对已过古稀之年的英雄夫妇才补拍了一套婚纱照,那是潘多第一次穿上白色的婚纱。

  婚后,潘多和邓嘉善将所有精力都奉献给了登山事业。由于常年在外执行任务,他们只能将3个孩子寄放在无锡的亲戚家中,直到1980年两人从中国登山队退役后,一家人才在无锡团聚。

  过了50岁后,肺结核、甲肝、心脏病、糖尿病等都缠上潘多。在前几年的一次采访中,她透露,“医生说我的健康状况像在走钢丝,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现在我每天要吃多种药物,每天要打三次胰岛素来控制。”

  尽管潘多一直在同病痛做斗争,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感情,令他们的晚年生活充满温馨。当年攀登珠峰时,两人相互照应,现在老了,依旧相互扶持,去年金婚时,潘多如是说:“几十年里,我们结下的是生死感情,生命中,我们始终在一起攀登。”

  第三个家:同洲学校

  59岁攀教育高峰

  1998年退休后,上海市宝山区同洲模范学校,成了潘多的第三个家,她成为学校的名誉校长。

  潘多将一生最珍贵的三件宝贝,赠送给学校:一把当年伴随她登上珠峰的冰镐、一块珠峰顶峰的岩石和一张珠峰全景的照片。

  在学校的潘多体育馆前,还有这样一件雕塑作品:一只手握着一把冰镐,直指蓝天。这只手的原型,就是潘多的手。

  潘多曾说:“教育对我来说也是一座高峰,我要发扬登山精神,再攀这座高峰。”在同洲,她不干挂虚名的事,她向校长程彪承诺三点:必须常去学校参加各种活动;一分钱也不要;培养学生的攀登精神。

  于是,每年开学,只要身体允许,她都会去参加开学典礼,给孩子们上一堂课。每隔一两个月,她回学校看看,给孩子们上登山课。她还是手球队的名誉教练,为推进体教结合身体力行……提起名誉校长,孩子们都会自豪地说,我们从小学习潘多精神。

  与此同时,潘多也没忘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在她的牵线下,同洲模范学校和拉萨城关二小成了手拉手学校,潘多代表同洲捐赠了教育基金以及价值10万元的训练器材。

  斯人已去,逝者安息。中国少了一位登山勇士,但潘多的登山精神,必将代代相传。

  关注新浪户外(微博),了解更多户外资讯。

责任编辑:许立芹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态网(www.zgdtnews.com) © 2014
  • 站长玲珑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站长小妖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中态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编号:1012006136 京ICP备10082581号
  • 本站所有新闻均转载于网络,信息仅作为参考。本站不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 百度
    黄金认证
  • 信息网络
    安全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