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网站地图
2016年1月7日 星期四
中态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财经在线 >> 内容

深圳能够接轨香港吗?


时间:2016/1/7 1:22:32   来源:搜狐博客
0

  核心提示:在珠三角,我们分析了香港这个城市繁荣的原因,分析了香港成为亚洲金融中心的本质原因和制度优势,回顾了中国经济模式本质的问题是技术模仿,指出了中国经济模式本质的成功是技术模仿,问题出在没有制度模仿。一个天天喊着制度创新的国家,是非常危险的。制度或者说规则需要稳定。一个天天喊着制度创新的国家正说明了制度的...

在珠三角,我们分析了香港这个城市繁荣的原因,分析了香港成为亚洲金融中心的本质原因和制度优势,回顾了中国经济模式本质的问题是技术模仿,指出了中国经济模式本质的成功是技术模仿,问题出在没有制度模仿。一个天天喊着制度创新的国家,是非常危险的。制度或者说规则需要稳定。一个天天喊着制度创新的国家正说明了制度的低劣和对经济发展的不适应!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的成功和问题所在等等。

今天这篇长微博分析检讨珠三角这个区域,除香港外,最重要的两个城市,广州和深圳。从这两个城市的对比,来对比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区别。进一步分析中国城市化和中国经济。

我们分析中国的城市布局,在沿海地区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双城记现象:从南到北,一字排开是:深圳VS广州,厦门VS福州,青岛VS济南,大连VS沈阳,其实在长三角也有一个这样的双城记,被上海掩盖了,那就是苏州VS南京,这篇文章把这个现象提出,那就能更好的分析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个城市群的不同。能更好的分析,我们为什么说,香港是这个区域不可或缺的核心城市。

 

1)为什么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出现了这种双城记现象?

我们看中国的城市布局,非常容易的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在沿海地区出现了这种双城记现象,而在内陆地区没有。内陆城市都是一城独大,那就是省会城市。为什么会这样?

这种城市格局的本质是市场VS权力。由于全球贸易和产业的分工,海运成本是无可替代的优势,这也是沿海地区在经济地理意义上无可替代的优势原因所在,世界上的大都市都是港口城市。但是中国独特的双城记现象,正说明了中国的城市运转深受权力的影响。权力替代市场配置资源。如果没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如果我们继续活在M时代那种闭关锁国、高度计划经济的状况下,毫无疑问,中国所有的城市布局,都一定会是省会城市一城独大!当然,如果他搞城市化而不是上山下乡运动的话。其实这种假设也毫无意义,M都把中国经济搞崩溃了,在这一笔带过。

这也说明了,基本上这种双城记的城市,深圳的房价是广州的两倍,厦门VS福州,青岛VS济南,大连VS沈阳,都大约是这个比例。这也说明了市场的胜利!

 

2)苏州VS南京跟深圳VS广州的不同,说明了上海跟香港的问题

珠三角的核心城市香港,因为一国两制,事实上跟珠三角有着一道深深的鸿沟,让这个区域被制度的原因筑起了一道看不见的高墙,对这个区域的城市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这个城市的核心城市深圳,广州,这么多年被上海抛在身后,这也是珠三角跟长三角相比巨大的劣势。

曾经占有改革开放之先的优势,深圳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城市,是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区域,首先体现在通讯业,造就了一批以华为、中兴为核心的通讯巨头,也诞生了腾讯和成就了中国最佳零售银行招商银行。但为什么不是跨国公司总部的首选之地?表面上的原因是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服务机构缺失,但为什么这些产业不够发达?因为人口的聚集规模不够。服务业是需要高密度人口聚集的,所以,本质的原因就在于这个区域的城市化的问题。也是珠三角产业不能转型,结构不能升级的本质原因。其实严格意义上,中国房地产业界喜欢说,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这只是一种习惯的说法,广州目前的房价,在中国能排进前10名而已。其实严格意义上中国只有三个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但是如果考量经济总量和人口,深圳其实也算不上的。就是因为香港的问题,和深圳在城市化问题上方向的选择上的原因。如果说,珠三角经济转型,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深圳的定位问题,和跟香港的关系定位处理上,来构成一个事实上的超级城市。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战略眼光。记得最早有消息传出,华为,中兴,腾讯要把总部迁往香港,当时曾有个热帖传出《深圳,你被谁抛弃!》,当时的深圳市长跟这个作者展开了对话。服务业不发达,就不能吸引更高端的人才,也就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总部不适合的原因。记得深圳发展银行,聘请了一个老外做行长,这个行长坚持把家安在香港,来回上班,就是这个原因。具体不再阐述,阐述多了,这文章也发不出来了。

那么我们换个角度吧,我们不谈香港,谈谈长三角的另外两个双城记吧,苏州VS南京。苏州的房价跟南京差不多的,苏州在地理意义上,在长三角的地位,如果放在一个省这样的行政区划上来考量,跟他的省会城市南京相比较,很像深圳跟广州。但是有一个重要的不同,上海对苏州是完全开放的,所以,表现就是苏州的很多功能被上海吸附,事实上的苏州融入了上海,而远离了南京。这也是长三角比珠三角更容易聚集的原因。因为这个原因,苏州VS南京这个双城记,被大家竟然忽略了。

香港跟上海相比,有着巨大的司法制度的优势,但是他的局限在于人口太少,跟珠三角的事实上的联系被人为阻断了。如果说,中国经济的问题,在珠三角这个区域,我认为最大的突破口就是深圳的灵活定位,这是这个区域真正的抓手,和体现智慧的时刻!其实在浙江,也事实上存在着两个双城记,宁波VS杭州,只不过他们都离上海太近,不像南京跟苏州这样明显,杭州跟宁波同时被上海吸附了。

 

3)如果我们翻看整个中国地图,有两个双城记:北京VS上海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在整个中国版图,我们会发现有两个巨大的双城记——北京VS上海,所以,我们在前面的文章里说,事实上目前的中国,真正的一线城市,或者房地产业界喜欢说的超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我跟童大焕老师,在漫谈三大都市圈,开篇就说:北京的问题是权力的问题,长三角的问题是市场的问题,珠三角的问题是宪政的问题,就是这个原因。

 

4)权力可以聚集资源,但他最无效率,这就是双城记出现的原因

北京聚集了巨大的资源,中国的金融资源几乎也都掌握在北京手里,中国的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也几乎总部都在北京,但是市场化的部门总部几乎都在上海,就是这个原因。权力只会抢劫,但不会经营。双城记的出现也都是这个原因。我们来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内陆地区没有双城记呢?他们的市场力量都不大。但是,但是市场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这些沿海地区的市场起到了功能。这就是内陆地区必然衰落的逻辑!就像香港、新加坡外包了中国的法律制度和自由金融制度一样,这些沿海的城市,某种意义上外包了这些内陆城市的有限的自由市场功能。

之所以谈论环北京,长三角,珠三角这三块区域,本质上这三块区域是中国最有活力的经济带,是中国广袤腹地的明珠。我们在这谈论城市化,本质意义上不是谈论房地产。城市化不是房地产,而是一种财富创造模式。

今天我看了新公布的经理人采购指数,依然很不乐观,说明了经济依然没有探底。最要命的是服务业增长也出现了下滑。没有正确的城市化战略,把城市化简单理解成房地产,为去库存而去库存,明年呢?

难道真的没有了改错机会,回到正确的城市化战略上,开放服务业,在转型中,在调结构中完成经济的复苏?难道这个经济的寒冬注定不可避免吗?

 

童大焕201617日:深圳能够接轨香港吗?

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双城记或一城独大现象,非常好玩。整个中国就是一个双城记:权力的北京和市场的长三角。权力往往是粗砺的,傲慢的,市场则往往是温柔的,细腻的,丝丝入扣润物无声的。所以后者往往更令人感到舒服,因为平等、自由。这也是为什么,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人们,都愿意背井离乡往市场化程度更高的东部城市跑。全世界的潮流也一样。深圳发展银行老外行长,坚持把家安在香港,来回上班,也是这个原因。

讲几个小细节,大家自行脑补一下。有一年,应浙江方面邀请考察浙江,那种服务,是我迄今感受过最妥帖舒适的,一切都是无缝对接,无微不至。就连接送的司机,也会把车后厢擦得一尘不染!这种小细节,装是装不出来的,临时抱佛脚也是根本不行的,是市场长期熏陶的结果。

我的电脑里存了五岳散人201392日 12:53 一则新浪微博:“这几天手下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搬家,搬到上海去了。这也算经过深思熟虑、详细考察的结果。要说学术文化,北京算是当仁不让,但要说商业文化,上海比北京还是高了几个等级。无论从契约精神还是各种服务来说,长三角、珠三角的平均水平远高于北方。

网络上有一个传得很厉害的“浙江工商局长郑宇民斗智央视主持人董倩”的视频,讲的是国企和民企的关系问题,幽默风趣的背后,是长三角官员的市场服务意识。一般来说,权力意识体现出来的往往是“管理”,只有在市场环境下,体现出来的才是“服务”。

这篇文章不想多谈双城记,因为后面也还会附我一篇关于双城记或双子星现象的旧文。这篇文章想说一个问题:深圳能不能更开放一些,能不能和香港接一接轨?若能,它就能够和一河之隔的香港合体,成为一座新的超级城市。

看见网络上有人评城市包容度,东莞因为外来人口数量占比第一而成为全国城市包容度最高的城市,深圳居二。我看了感觉非常好笑,三岁小孩子都会为这样没有操守没有价值观的评选而笑掉牙齿!外来人口多就叫包容度高?像深圳,外来人口数量是当地户籍人口数量的5倍,别的不说,这些外来人口孩子的基本教育权利得到就地保障了吗?如果没有,这不正反过来说明,不给外来人口应有的户籍权利、孩子上学等权利,恰恰是北上广深等地区,是中国最不包容地区的生动体现吗?

回来说深圳能不能接轨香港。说这个问题,我们就只说李光耀和新加坡好了,接下来没说的话,大家自行联想。1965年,41岁的李光耀,流着眼泪向全新加坡人宣布独立。他问他的国民,我们这样一个弹丸小国,没有腹地,没有资源,连水都没有,该怎么生存下去呢?但是短短二三十年,新加坡发展成为亚洲最富裕繁荣的国家之一。如今,新加坡是继伦敦、纽约和香港之后的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1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新加坡人均GDP3.4万美元,居全球第23位;如果按人均购买力平价折算,新加坡人均收入为5.6万美元,仅次于卡塔尔和卢森堡为全球第三富裕的国家。

但是,李光耀一直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新加坡摆脱殖民地身份之后,李光耀一直致力于促成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合并。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而独立是被迫的,李光耀及其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从未主动争取过独立。也许从中可以看出,权力并不是李光耀个人所要追求的目标,他甚至不希望自己被人当成政治家来评价。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吗?李光耀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念兹在兹的其实是民,不是君。宁做大国之民,不做小国之君。这里的“大国”“小国”,并不仅仅是指国土面积的大小和人口的多寡,而在于人的自由、独立程度和心态。大国的跪族,不如小国的独立自由民。

今天,中国大陆的多数国民,虽身处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普遍的还是画地为牢的小国寡民心态。

而李光耀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是一个告别了小国寡民心态的、真正以人类的大悲悯情怀看待世界和国民,包括看待自己的人。毫无疑问,20世纪后半叶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和发言权的亚洲政治家,非新加坡小国的李光耀莫属。没有第二个。尼克松把李光耀称作见过的“最有能力的领导人之一”,拿他与丘吉尔相提并论;撒切尔夫人形容他为“二十世纪最有才干的治国实践者”;克林顿则称他是“过去五十年来世界上最智慧、最博学、最有效率的领导人之一”。

千年之前,《孟子》《尽心章句下》写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今天的我们,忘本了吗?

 

【附:城市化中的区域独大与双星现象】

 

童大焕—201557日星期四

 

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和财富流动方向,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你的头脑中能够清晰地浮现出这两个流动场景,就像城市繁忙的车流一样。所不同的是,城市繁忙的车流大家历历在目,人口和财富的流动图景则绝大多数人看不到或者看不清。因为前者只要用眼睛看,后者则需要用数据和脑子看;城市繁忙的车流双向流动,早晚平衡,城市化过程中更繁忙更剧烈的人口和财富流动则更多呈单向性,“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多。

越来越多的数据正呈现出当代中国城市化的大图景:人口和财富“一江春水向东流”,由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向东部沿海城市流;不论东南西北中,人口在省际区域内部,又高度向一两座城市及城市中心集中!

还有一个现象也非常明显:

第一,越是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和东北等地区,经济和人口向一座城市集中的趋势越明显。而在经济和商业文化较发达地区,则比较多地呈现城市的双峰(双星)或多峰现象。这种现象或可称为“B城市”现象!就是各省除省会之外行政地位居于第二城的城市宜居程度、人均GDP、房价等往往丝毫不让省会城市。如芜湖之于合肥、厦门之于福州、包头之于呼和浩特、青岛之于济南、大连之于沈阳,桂林之于南宁。等等。

第二,即使是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和经济集中的趋势也在进一步加强。

20141116 日《第一财经日报》有一篇报道揭示,越是中西部和东北不发达地区,省会依赖度越高。《第一财经日报》通过对27个省份(不含直辖市)的省会经济占比统计发现,有15个省份的省会占比超过了1/4,有10个省会占比超过了30%

中西部省份对省会的依赖度要比东部沿海高出不少,大多数中西部省城一城独大:

    宁夏的银川占比达到51.6%

    青海的西宁占比达到51.6%

    吉林长春占比达到41.2%

    黑龙江哈尔滨占比达到38.34%

    湖北武汉占比达到35.95%

    四川成都占比达到35.4%

    以上东北和中西部省分省城经济总量均超过全省的三分之一,属于典型的“一城独大”。此外,像昆明、兰州、长沙、贵阳等几个中西部省会在各自省份的经济体量占比也比较高。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中西部省份的省会依赖度都很高,像中部的太原和郑州占比均不到20%。其中河南作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下辖18个地级市,因此省会GDP占比相对较低。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只有16.1%,目前呼和浩特的经济总量在内蒙古仅位列第三,与排名前两名的鄂尔多斯和包头均有一定距离。

沿海省份的省会依赖度普遍较低,普遍低于1/4。广州虽然是全国经济第三城和国家中心城市,不过其占广东省的比重也仅为24.79%,浙江的杭州和福建福州占比也分别只有23.1%20.59%

在福建,厦门机场去年(2014)旅客吞吐量是福州机场的两倍以上,青岛机场吞吐量比济南机场多出80%,大连机场的吞吐量也比沈阳机场高。在经济发展方面,沿海省份一般都有“双子星”现象,比如广州与深圳,福州与厦门,济南与青岛、沈阳和大连等。

占比最低的省会分别是来自第二经济大省江苏和第三经济大省山东。南京和济南这两个沿海副省级省会分别只占所在省份GDP13.63%9.87%,占比较低的原因是这两个沿海经济大省下辖地级市众多,辖内还有其他经济发展更好的城市。多年来苏州和无锡GDP分列江苏一、二位,身为副省级省会城市的南京只能屈居第三。2014年前三季度,南京经济总量才首次超过无锡。不过,其与第一的苏州差距仍较大。2013年,在山东17个地市中,济南经济总量仅相当于第一名的青岛的65%,也比第二名的烟台落后了400亿元左右,其占全省的比重仅为9.87%,是全国唯一一个GDP占该省比重低于10%的省会城市。

    广东广州24.79%

    浙江杭州23.1%

    福建福州20.59%

    江苏南京13.63%

    山东济南9.87%

省会依赖度日益突出。无论沿海还是内陆,近年来,省会城市经济占所在省份的比重均有逐渐提高的趋势。2014年前三季度,贵阳实现GDP1741.98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比全国、全省分别高6.5个、3.2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达28.2%,比去年提高2.2个百分点。2010年,长沙占湖南全省的比重是28.5%2014年前三季极度已经提高到30.72%;合肥在2010年时占全省的比重为22.4%,如今已经提高到23.44%

城市化就是集中,集中,再集中!但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商业文化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还是有所不同,越不发达将越集中,因为只有集中才能提高效率减少内耗尤其是降低各种交易成本。发达地区虽然呈现双星城市或多星城市现象,但不论对外来人口还是本省区域内人口,仍然是高度并且加速向区域内少数几座城市和城市中心集中!同时,城市最后的竞争力将体现为人口尤其是有效就业人口总量,而不是其它。

据此推论,像北京这样在四周一片商业落后地区的特殊文明地带,黑洞吸附效应将越发明显;像广州深圳这样的双星城市群,则将呈现出哪里人口多哪里吸附力往往就更强的竞争态势。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从苹果公司股价看美股达到峰值了吗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态网(www.zgdtnews.com) © 2016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编号:1012006136 京ICP备10082581号
  • 本站所有新闻均转载于网络,信息仅作为参考。本站不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 百度
    黄金认证
  • 信息网络
    安全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