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网站地图
2018年2月26日 星期一
中态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新闻 >> 内容

《舌尖3》究竟有没有“跑题”?


时间:2018/2/26 9:44:18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0

  核心提示:《舌尖上的中国3》首集《器具》播出后,网上评论两极分化,豆瓣“文艺婊”们给出了8.0分的高分,“不好吃”党却吐槽第三季成了锅碗瓢盆的带货广告,严重跑题……...

撰文丨秋葵  编辑丨美圻

没了陈晓卿,“舌尖”还是那个“舌尖”吗?

和前两季《舌尖上的中国》不同,《舌尖3》经历了太多风波,导演陈晓卿出走,制作班底大换血让《舌尖3》几乎晚了三年播出,而播出前铺天盖地的宣传也比前两季高调太多。不仅在电视上反复播出预告片,还在在先导片中留了个大悬念——配音由李立宏换成了老狼。

如今这个谜底终于揭晓了,老狼的声音只出现在了先导片中,正片仍然是李立宏那“让人食欲大开的神级配音”,相比前两季的朴实低调,《舌尖3》这样的小心机调皮了很多,也让一些人担心这是底气不足的表现。

昨晚的首集节目名为《器具》,以厨房“器具”为主题,通过灶、刀、坛、锅、盘、碗等美食器具,演奏出民间美食的交响曲。

从陶器、青铜、铁器、瓷器,中国烹饪器具一路走来,古人用独特的工具智慧和审美意识,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不断摸索,力求更好地利用食材,烹调出最好的味道。伴着着历史的车轮,新材料的发明、发现与应用催生出了各种烹饪方式,也推动着文明不断前进。

《器具》篇一开播,河南三门峡特有的穿山灶就刷屏了,一个灶台七口锅,蒸煮炖焖还能保温,能够很快做出当地著名的十碗席,非常高效。济南章丘的手工铁锅制造需要经过12道工序,7道冷锻,5道热锻,大大小小十几种铁锤工具,三万六千次锻打,堪称工匠精神的典范。此外,淮阳菜刀、银杏砧板都一一亮相,让很多人瞬间种草。

对于首集节目,网上评论戏剧性地出现了两极分化,豆瓣给出了8.0分的高分,不少网友称赞无论是画面剪辑素材和文化意韵,《舌尖3》首集都已超过前两季。也有不少人表达了首集没有投喂足额美食的怨念,说好的吃美食节目怎么成了锅碗瓢盆的带货广告,跑题严重。

一等四年早早备好纸巾准备擦口水的“吃货群众”对于《舌尖3》众说纷纭,究竟是要以美食为主还是兼具情怀和文化也吵得不可开交,没了陈晓卿的“舌尖”究竟还是不是那个“舌尖”,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

最大的挑战是创新

对于观众扔来的鲜花和板砖,《舌尖3》总导演刘鸿彦其实早就有心理准备,对于第一集讲述锅、刀、灶、案等烹饪器具,也是主创团队反复权衡过做出的选择。

据刘鸿彦介绍,食物、人物和文化,是第三季最核心的三个点,“食物是我们的载体,人物是我们要讲述的故事,而人物与食物背后的文化传承是我们每个人的来处。”全片共8集,每集50分钟,分别讲述关于器具、宴席、厨人、小吃、点心、食养、时节、融合八个主题的故事。

当陈晓卿团队从央视离职后,“舌尖”这个招牌就成了一块烫手山芋,有前两季珠玉在前,明眼人都知道接拍第三季的压力和难度有多大,刘鸿彦用“无知者无畏”来形容当时临危受命的感受,虽然做好了各种准备,但接手后刘鸿彦还是觉得“上当了”,对创作和拍摄的难度“估计不足”,现实比想象还要难。

从接手第三季的创作到拍摄基本完成,刘鸿彦和她的团队历经10个月,几乎每天每夜都泡在这件事上,为了讲述中国各地的文化,《舌尖3》踏遍了大半个中国115处地方,采访了300多人,涉及400多种美食,光是地域和食物的筛选工作就如大海捞针,在众多的美食中,最终入选的美食不仅仅要美味有地域特色,更要和每一集的主题完美契合。

“最大的挑战是还是创新。”刘鸿彦说,食物筛选虽然浩如烟海但总还算是有头绪可循,如何在保持“舌尖”精髓的同时拍出特色、拍出新意才是整个团队最头疼的事。从第一季到第三季过去了将近六年时间,时间在变,观众的审美口味也在变,一个品牌的成长需要不断创新,这是一个规律。

为了创新,和前两季相比,这一季的拍摄团队更为国际化、年轻化——除了央视的“90后”拍摄人员外,团队还请来了国外同行。刘鸿彦对这支200多名组成的年轻且国际化的创作团队赞不绝口。和200多名小伙伴10个月的摸爬滚打,让她觉得很“幸运”,也坚定了她把“舌尖”这个品牌做下去的决心。刘鸿彦表示:“《舌尖3》节目里主人公有一句话挺打动我们,他说‘爱是最好的调味品’,其实团队的每个人都是凭着对这个品牌的爱来创作的。”

讲好人与食物背后的文化传承

对于首集播出后一些网友食物本身呈现的内容不够,有点“跑题”的质疑,刘鸿彦和她的团队早就有心理准备,在她看来,“舌尖”这个品牌并不完全是对食物的简单呈现,或者说“舌尖”并不是个单纯给观众“解馋”的节目,食物只是一种载体,人物与食物背后的文化传承才是节目真正要去探寻的。

对于食物,中国人有一个词叫“味道”,刘鸿彦说,我们不仅想品到“味”,还要品到“道”,“道”比“味”其实更重要。所以,“舌尖”这个品牌的魅力绝不仅仅是呈现了一道道的美味佳肴,更重要的是食物背后那一个个触动人心的中国故事。中国人吃饭,吃的也从来都不仅仅是饭,而是藏在食物里的中国文化,以及藏在美食里的一份情意。

所以,在第三季中,刘鸿彦和整个团队坚持秉承“食物、人物、文化”三者合一的理念。在纪录食物的美味背后,更重要的是讲好人物的故事、传承中国的文化。

在拍摄启动前,刘鸿彦和她的团队花费了大量时间在确定一个大的主题上,“主题确定不了,任何食物都是散乱无章的”,最终,第三季“舌尖”确定了“品味中国、品尝人生”这个主题,希望能够近观食物之美,远眺我们的文化渊源。

除了刚刚播出的《器具》,《舌尖3》都会据每一集的主题,选取一个合适的中国字作为片名,然后由对片名的说文解字来切入,刘鸿彦希望能够在对文字的追根溯源中,把中国文化和食物进行最直观的结合和表达。在拍摄时,在追求呈现最精美食物表现的同时,刘鸿彦和她的团队也有意加入了一些纪实影像,相比前两季,《舌尖3》纪实风格更为显著,让观众有更真实的对于故事的接受和表达。

刘鸿彦说,接下来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哲学观的东西会附着在《舌尖3》不同集的主题上做不同的呈现。“君子爱食、食之有道”,八集中每一集不同的主题下,都会呈现不一样的中国美食文化。透过各种各样的美食,让观众品出食物背后中国故事的真正滋味。


责任编辑:尹芳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中态网(www.zgdtnews.com) © 2018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编号:1012006136 京ICP备17047898号 京ICP备17047898号
  • 本站所有新闻均转载于网络,信息仅作为参考。本站不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 百度
    黄金认证
  • 信息网络
    安全报警